-
同莱姆的其他小说一样,伊甸依然有着鲜明的属于莱姆风格的主题与故事结构。降落在异星的科考队,无法沟通,难以形状的本地文明,近乎类似克苏鲁的异域风景描写,这些都是莱姆作品中不变的主题。但是相比于其他知名作品如索拉里斯星,惨败,无敌号等作品,伊甸的行文叙事明显是要青涩许多,叙事结构的单调,悬念设置的缺乏,谜题设置与最后的解谜比例设计不对等,最后双生体的到来略显机械降神。这些迹象都让我怀疑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序列中是否是较早期的一部而与合集中的排列顺序不同?查阅相关资料后才知道这本果然是作者最早的一本小说。很多思想的滥觞在这本梳理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到,那就是坚定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我们对所有外部世界的了解事实上仍然是通过我们的双眼与大脑去完成的,我们无法得知事物的原先面貌。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外貌。另外一方面,莱姆的冷峻也在这本小说里淋淋尽致地体现了出来,所有的文笔都是在叙述而非评论,舰队成员的最后选择也是旁观,透漏出别样的冷静。
-
这次飞船降落的行星是伊甸,降落过程中不出意外的出了不小的意外,飞船意外受损。所有船员不得不一边修理飞船,一边探索伊甸星,第三类接触由此展开。全书的前半段十分翔实,高低起伏的山谷与沙漠地貌,外表类似于动物却有着植物外观的本土森林,半山环绕着白云的山谷,所有的异星风貌一一在眼前展开,虽然无可避免的套用地球上的生物去描述但直白的文字却可以进行很好的脑内建模(虽然不知道是因为翻译问题还是自己的空间方向感太差,对于纵向空间的建构总会出现不小的问题)。但既然是第三类接触,那么最重头戏的部分自然是与本土文明的交流。一共有三个双生体和人类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第一只双生体事实上并没有和人类产生真正的接触,他在人类睡眠之时进入了飞船,意外被人类的电源电的焦糊,也给医生提供了第一次的解剖素材。也由此引发了第一个疑问,这只双生体是不是卢沟桥走散的士兵?也由此为探险队的探险提供了原初动力。由此探险队开始了在伊甸星上不同方向进行探索。这部分关于异星文明的描绘十分具有爱手艺大师的克苏鲁风格,不可名状,不可描绘的恐怖处处都在。反复循环生产与销毁的工厂,看到了堪比陈列室的基因生产工厂,看到了不知应该称之为坟地或者乱葬岗的墓穴。不同的双生体解剖结构颇为不同,甚至连感觉器官的数量,骨骼的排布都有不同,而且就连双生体的出生过程都会有着明显的人工(双生体工?)痕迹,注射器一般的金属管。在双生体聚集地之中,探险队的到来甚至引来了新一波的骚乱。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医生发现了双生体居民们对于人类的陌生与毫不关心,骚乱的发生或许并不是人类的到来,而是外界的改变。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探险队碰到了第二个双生体。
-
第二个双生体选择与人类接触或许并不是出于多么强烈的主观意愿而更多的是恐惧,他恐惧于自己的同族,对自身文明所造就的硅基体的恐惧,对所有镜面和闪光的恐惧。但显然这一个体也并没有充足的智能来解答人类的种种疑问。也就是双生体本身的社会组织结构是怎样的,此地的居民又拥有着怎样的智识?双生体观察了人类很久,对人类坠落的飞船采取了一次措施:在人类飞船周围播撒机械种子,种子会生长出高墙将人类的飞船隔绝,但这种二氧化硅材质的墙很容易被人类的武器炸毁,因此也没有什么威胁。在最后一次探险中,主角团的三个人对一个“城市”进行了详细的拍摄,他们发现了双生体们把人类的形象制作成玩偶进行研究;在完成拍摄后他们又遇到了大型的纪念碑集群以及一次针对部分双生体的屠杀现场,主角团的三个探险者吸入了屠杀双生体的毒气并且遭受了攻击。这时船长使用了等离子武器攻击了在场的双生体,这就是本书中最大的战争场面了。
-
本文最后,一个智慧双生体通过了人类破坏硅基墙体障碍留下的隧道进入到了人类快要修好的飞船,但他不幸经过了人类的一小片放射性污染区域,大概几天后就要没命了。物理学家努力向他阐明他快要没命的过程很有趣,医生想拯救他,但双生体选择了与人类对话而不是接受治疗。智慧双生体开始和人类进行词汇库对应,解答人类对伊甸星的问题,但因为语言的限制很多东西并不能明确传递,“只是人类语言尺度上的一种观测”。关于这颗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即使使者想要充分的讲述但却仍然受困于双方语言与认知的不同词不达意。双生体社会由共和政治进入个人的独裁统治,又由个人的独裁统治进一步神秘化去中心化变为一个完全匿名的统治。没有具体可以仇恨的个体,居民们不再愤恨,而只剩下恐惧。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政治解构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解读。
-
“我担心你们的高尚感发作,会想在这里制造‘秩序’,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恐怖“这一谶言就是莱姆所要表达的核心。小说中的主角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人类的观点去思考伊甸人的社会,自然无法理解伊甸上的一切。而在了解双生体天文学家沟通后 ,主角团将伊甸人自然而然想象伊甸人有压迫与被压迫两派,他们分成两派,一派用认为伊甸的制度是不合理的,要解放伊甸人,让他们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