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食南之徒是一部马伯庸个人色彩十分显著的小说。化用历史中的只言片语,拓宽成一段个人扮猪吃老虎的传奇,赋予这个人物诸多的现代流行因素的人设,一路上有着开始瞧不上后续友人(被扮猪吃老虎的对象)的支持,美女的投怀送抱,最后凭借着自己现代化的某种小众爱好抽丝剥茧得到事情的真相。这一套标准流程与人物模板确实让小说有着充足的阅读动力,人设丰满,情节有趣,扮猪吃老虎的原始快感,一旦开始阅读就会被故事情节吸引,一路伴随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主角会怎么绝处逢生的疑问迅速通读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反而会有着极大的阅读快感。但这样的小说也是我惯常所说的一本道小说,作为叙事小说,他没有自己的思想内核,没有作者想要表述的思考,作为人物传记,人物没有任何的成长,从头到尾都在被情节推动而不是人物的改变在推动情节,作为推理小说,读者和主角的视角也不是对等的,每一处的推理细究之下也是一种作者强行开启的金手指。
读完小说之后印象最深的竟然不是书中的情节,而是对马亲王懒惰的愤懑。从风起陇西开始就在一直看亲王的小说。到长安十二时辰尝试到影视化的甜头之后创作就越发的公式化和不走心。不管是两京十五日,还是长安的荔枝,到这本食南之徒,除了人物朝代的变更之外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新意。公式化的扮猪吃老虎,一路金手指的推理,从瞧不起到敬佩的同行人,异国风情的目的地和投怀送抱的当地美女,儿戏般的政治游戏,我真的有点看厌这个套路化的创作模板了,我知道这样的创作有利于创造一个丰满的主角以利于影视化的进行,但是作为文字载体,这样的写作实在称不上是高明。没有任何的人文思考,没人人物的成长与转变,不断前进的剧情鞭笞着主角身不由己的前行。当然,我也看到了求变,比如文章结尾处叙述诡计牵扯出的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这个比例实在太小,而且作为极弱推理的一本小说,这样的所谓反转并不会带来任何的快感,而是带来一种愤懑”就这么耍我?“,而不是击节称赞。
总体而言,如果之前没有读过亲王的小说,那么这本可以酣畅淋漓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是不可多得的杀时间利器,但如果你是亲王的书粉,这本小说只能让你看到他的不思进取。